Q:什麼是發展遲緩?
Q: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大多數發展遲緩原因是未知的,目前能被了解的原因僅有25%左右。在已知原因中,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最大,其包括:營養、家庭環境刺激、基因突變、先天疾病、後天 疾病等。 Q:什麼是通報?通報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由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的專業社工人員,為您與孩子提供相關服務,諮詢及轉介所需資源,期盼透過社會福利、教育、醫療、親職諮詢、心理 支持… 等各項服務提供,協助您與孩子,獲得整體性的服務與支持。 Q:發展遲緩會不會痊癒?發展遲緩是一種現象,發展遲緩兒童經過早期發現、早期療育,越早透過服務的支持,發展的狀況也會獲得進步。 Q:早期療育對孩子未來發展有何影響?早期療育除了可減輕孩子發展障礙程度外,孩子也可能因接受療育而同時獲得社會福利,教育、醫療等各項服務,這 些服務提供,將是協助他們未來生涯發展的重要資源,所以,多一分資源,就是為孩子的未來多提供一份機會。 Q:通報後的資料是否會被他人知道?關於 通報資料您可以絕對放心,在未經家長同意前,通報轉介中心是不會將您個人或是孩子的資料公開,或是轉知第三人。因此,有關資料的安全性,您是可以放心的。 Q :如何克服發現孩子發展上有異常時的沮喪、焦急心情?對任何一位家長來說,當孩子有發展上的遲緩現象時,大多的人都會經歷否認、沮喪、接納、積極面對的歷程, 只是每個人的時間長短不一。首先,您必須接受有這樣的心情是正常的,再來,您必須告訴自己如果沮喪、否認的時程越短,對孩子的問題解決和自己都會更為有效;接著,您可 以做幾件事:
|
Q:誰最能幫助孩子?家長自己本身最能幫助自己的孩子,家長是與孩子相處最久的人,應盡量提供孩子一個充滿關懷與支持氣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身心發展與人格上都能健成長,以平常心教育孩子,不要過度保護與代勞,才能讓他培養良好的行為規範與生活習慣。 Q:發展遲緩孩子的未來會如何?對於有早期療育需求的孩子而言,我們期待可以經由療育而有所改善,雖然不是所有孩子能夠透過療育治癒的,家長應正向面對孩子的實際狀況,從中找到他的優勢,盡可能提供適當的環境,鼓勵孩子學會並發展該年齡所具備的生活能力。 Q:如何準備孩子的學習環境?對於有早期療育需求的孩子而言,父母親在建立孩子學習及生活的環境上應給予足夠的安全及關懷。透過父母親明確的引導、能了解的用詞、適當的對待、看待孩子的優點等,這些都是提供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習環境一定要注意,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任意探索,讓孩子在豐富的探索學習中養成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 Q:如何選擇幼兒園?
Q:怎樣找適當幼兒園 ?
|
Q:孩子在怎樣的情況下較適合上幼兒園?
如果他/她在生理、心理方面已經具備以下條件,入院後會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 能夠自己穿 衣、脫衣、穿鞋、脫鞋;自己吃飯、上廁所;自己洗手、擦手、收拾玩具
- 能夠聽懂大部分的指示,並能使用簡單的口語表 達自己的需求,例如:我吃不下、我要玩車子、我想尿尿等
- 至少可以維持一個上午活動的體力(即上午不需要再小睡片 刻)
除此之外,如果觀察到孩子在家自己一個人玩常顯的很無聊,很想要人陪他玩或要求去公園或鄰居、親友家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表達想要跟哥哥姐姐一樣上學去,那就表示孩子渴望有玩伴,希望主動參與團體生 活,您就可以考慮送他上學了。如果孩子尚未具備以上條件,家長可以參考下頁,幫孩子做好一些入學準備,如果孩子情況特殊, 不適合上一般的幼兒園,可考慮就讀有收托特殊幼兒的學校或與相關單位聯繫。
Q:孩子在就學前,父母應先訓練孩子具備哪些能力?
(一)生活自理:
- 教導子女運用他較能靈活使用的餐具。
- 教導子女餐後收拾自己的餐具。
- 教導子女在用餐時的禮儀。( 不邊吃邊說、殘渣不亂丟等)
- 教導子 女整理服裝、儀容方法。(餐後要擦嘴巴、漱口洗手等)
- 教導子女穿脫衣、襪、鞋的方法。
- 教導子女整理衣物的方法。(放、摺、疊、掛)
- 教導子女 使用蹲、坐馬桶的技巧。
- 教導子女如廁禮節及衛生習慣。(敲門、擦拭、沖水、洗手)
( 二)表達能力:
- 教導子女以他會的詞彙,清楚發音來表達生活需求。
- 教導子女以動作、手勢或其他肢體語言來幫助自己想陳述的話。
- 教導子女注意 傾聽別人說話、並表達是否聽懂。
- 教導子女理解比較冗長、複雜的應對語句。
- 教導子女多說「請」、「謝謝」、「對不起」。
(三)情緒行為:
- 教導子女適度紓解情緒的技巧。
- 教導子女表達喜、怒、哀、樂的方式。
- 教導子女適當的社會行為,減少不當的退縮與攻擊行為。
- 教導子女與人互動的技巧與溝通能力。
(四)教育 學習:
備妥子女各項資料拜訪學校、老師。
- 詢問學校、老師相關學習及配合方式。
- 教導子女熟記住家到學校的行經路線及重要標竿。
- 教導子女認識 學校環境及教室的方位。
- 教導子女在校園中行的安全知能與技巧。
- 教導子女熟悉教室內的佈置、動線及座位。
- 教導子女認識師長、同學、上下學的同 伴。
- 教導子女主動和師長、同學打招呼的禮儀。
- 教導子女辨識自己上學常需攜帶的文具、用品。
- 教導子女正確的閱讀、書寫習慣及坐姿。
- 教 導子女學習同年段孩子流行的遊戲或玩具。
Q:國小新生多元就學方式-
經過國小入學教育安置鑑定評估後,孩子有哪些選擇
- 特殊班:
是自足式特殊 班的一種。大多安置中、重度、極重度身心障礙學生。學生大部分課程是集中在同一班級上課,由特殊教育老師負責全部教學工作,學習內容按特殊教育課程之領域設計, 並視學生學習能力,安排部分課程在資源班或普通班上課。 - 資源班:
是指提供特殊教育學生資源服務,由特殊教育老師協助需特殊學生適應普通班的教學活動。學 生大部分課程與時間在普通班與一般學生一起學習,如有必要,部分時間至資源班接受資源班教師的補救教學與輔導。 - 暫緩入學:
孩子將入國小就讀,但父母想「暫緩入學」應如何辦理?依強迫入學條例第13條,身心障礙的適齡兒童,應經直轄市及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鑑定後,安置入學實施特殊教育。 但經鑑定確有暫緩入學之必要者,得予核定暫緩入學,最長以1年為限,並應副知區公所(強迫入學委員會)。經核准暫緩入學之國民應於下一學年度辦理入學,如有特教需求仍需重新鑑定。 相關辦法、流程及申請表可洽詢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特教科(27208889#6347)。
Q:我的孩子將入國小就讀,想申請「在家教育」,應如何辦理?
如果孩子障礙的程度嚴重,沒辦法到學校上學。根據『臺北市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申請在家教育鑑定審查計畫』,就讀本市且有實際居住事實之年滿六足歲至未滿十五足歲國中、國小之在學學生(已入學者年齡不在此限),並持有重度以上身心障礙手冊(證明)或重大傷病證明(如白血病、惡性腫瘤等),非自願原因無法到校且有在家教育之必要者,可申請在家教育。由學生父母或法定監護人需檢附相關證件(如身心障礙證明(手冊)、三個月內醫療證明、教養機構立案證明等),填妥申請表向學籍所在學區學校提出申請後,再彙整至臺北市立臺北特殊教育學校(北區特教資源中心),由在家教育巡迴輔導教師到家評估學生狀況後,召開邀請本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以下簡稱鑑輔會)委員審議在家教育及代金。經核可後在家教育學生需至學區學校報到,每學期辦理註冊手續。符合資格後核發在家教育學生教育代金及提供巡迴輔導相關服務。相關資訊可洽詢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科(27208889#6347)。
Q:什麼是到宅療育服務?
為協助因特殊狀況無法外出接受療育的發展遲緩兒童能夠及時銜接服務,減輕家庭照顧的壓 力與憂慮、減少兒童因延緩療育可能造成遲緩程度加深的情形,到宅服務的提供便是藉由到宅服務員直接到家親自示範教養照顧的 技巧,指導主要照顧者如何在家中協助孩子進行療育的服務方式。這種「以人為本」的服務方式,不但同時將家庭的其他需求納入 考量,讓家庭獲得立即性的支持,更為發展遲緩兒童的未來預作準備,幫助他們順利回歸社區。
服務單位 | 聯絡電話 | 備註 |
---|---|---|
雙溪啟智文教基金會 | (02)2532-5002 | 聯合勸募專案補助 |
永明發展中心 | (02)2828-3051 | 可申請社會局療育補助 |